0

汽车行业跟踪:问界&比亚迪新车上市,头部自主&新势力加速崛起

2024.06.13 | 新能源电动汽车厂家 | 27708次围观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行业跟踪:问界&比亚迪新上市,头部自主&新势力加速崛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期内容提要:
问界新M7Ultra焕新升级,享界S9开启预售。5月31日晚,问界新M7Ultra发布,后驱智驾版售价为28.98-30.98万元,四驱智驾版售价为30.98-32.98万元。新款在智驾、外观、内饰、底盘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智驾层面,新M7Ultra配备192线激光雷达,最远可探测距离250m,扫描频率可达20Hz;外观与内饰向科技与年轻化靠拢,前脸设计呼应问界M9,内饰升级舒云座椅;底盘方面,问界新M7Ultra升级了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可实现ADS预瞄与CDC减振器智能联动。享界S9将首发ADS3.0,预售价为45万~55万元,预计8月上旬上市,ADS3.0加入了泊代驾功能和代客充电功能。问界M7虽迎来改款,但6月交付目标仍高达2万;叠加享界S9上市日益临近,我们认为鸿蒙智行矩阵有望持续向上,看好合作伙伴盈利持续提升与改善机会。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首搭秦L、海豹06亮相,插混油耗进入2L时代。5月28日晚,比亚迪举办了第五代DM技术发布暨秦LDM-i、海豹06DM-i上市发布会,正式发布了第五代DM技术,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2.9L。秦L和海豹06两款新作为首发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两款型,相较于主流中型燃油型,两款在价格、油耗等层面具备明显优势,我们认为秦L、海豹06在中型燃油市场具有较大替代空间,看好秦L、海豹06后续交付放量。同时,比亚迪在出海、智能化层面逐步提升,我们认为未来有望对日系品牌全球近2000万的市场规模发起冲击。
投建议: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正式落地,参考历次较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政策,政策落地有望为行业需求带来显著增量,并促使潜在观望需求释放。今年以来行业表现较淡,消费者观望氛围较强,我们看好随着以旧换新细则出炉,需求全面释放带动行业β有望拐点向上。整建议关注①自主品牌龙头【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②与华为深度合作,销量有望快速增长的【赛力斯、北蓝谷、江淮】;③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零部件建议关注绑定强势主机厂及高景气赛道的龙头公司,如华为产业链【拓普集团、沪光股份、信质集团】等,小米链【无锡振华、模塑科技】等,理想链【博俊科技、秦安股份】等,以及其他细分赛道龙头【福耀集团、星宇股份、伯特利、爱柯迪、继峰股份、新泉股份】等。
市场回顾:
本周板块涨幅居前。本周(5.27-5.31)板块+1.86%,居中信一级行业第4位,跑赢沪深300指数(-0.60%)2.46pct,跑赢上证指数(-0.07%)1.92pct。
乘用、零部件、销售子板块录得上涨。本周乘用板块+4.30%,商用板块-1.41%,零部件板块+1.49%,销售及服务板块+0.62%,摩托及其他板块-2.56%。
个股方面,乘用板块北蓝谷(+10.13%)、比亚迪(+9.42%)、赛力斯(+5.73%)等涨幅居前;商用板块*ST汉马(+5.57%)、江铃(+2.26%)、中国研(+1.10%)、*ST亚星(+0.50%)等涨幅居前;零部件板块斯菱股份(+27.91%)、福达股份(+16.20%)、通达电气(+13.65%)、西菱动力(+13.36%)、菱电电控(+12.39%)、泰祥股份(+12.28%)等涨幅居前。
国际快:(1)美电动制造商Lucid将裁员6%;(2)日产宣布推迟在美国开发电动的计划,但仍将进一步扩充产品线;(3)Stellantis将在意大利制造两款新的混合动力;(4)4月份欧盟市场增长13.7%,电动市场份额占12%;(5)丰田全球产销量连续三个月下滑,中国及日本本土表现不佳;(6)沃尔沃卡将发布氢能重卡,计划2030年末实现商业化;(7)大众将自行生产2万欧元入门级电动,计划于2027年全球首发;(8)韩国出口创新高,4月份出口额为68亿美元。
国内速递:(1)上集团:2026年全固态电池正式量产;(2)比亚迪腾势N7型OTA开通城市领航:深圳率先体验,后续将开放其他城市;(3)端到端AI大模型2天迭代1次,小鹏XNGP山东/河北两地新开15城;(4)问界新M7Ultra首日大定破1.2万、鸿蒙智行5月交付超3万辆;(5)吉利科技旗下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等落地成都高新区;(6)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亏电油耗百公里2.9L;(7)外交部:敦促欧方尽快终止对中国电动反补贴调查。
本周铝、天然橡胶、聚丙烯周均价环比上涨,碳酸锂、冷轧板、铜周均价环比下降。铝均价周环比+2.16%,天然橡胶均价周环比+2.09%,聚丙烯均价周环比+1.15%,碳酸锂均价周环比-0.56%,冷轧板均价周环比-0.62%,铜均价周环比-1.63%。
风险因素: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智能化落地不及预期、零部件年降超预期、外部宏观环境恶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