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理想,被“深圳帮”包抄

2025.04.13 | 新能源电动汽车厂家 | 64904次围观

作者:潘卓伦

“插混=增程+混动。”

这是4月9日比亚迪唐L上市发布会里的一张加粗放大PPT。在这条公式下方,还特意标注了插混相比增程油耗节省15.3%。

先不讨论这道公式合不合理,数据是否有水分,这充分显示了比亚迪对增程的重视,将其视为影响新车销量的关键因素。

得益于理想在增程赛道的专注以及长红的销量,这个曾经被大众中国CEO嘲讽的新能源车动力方案,已经获得市场和行业广泛认可,并引来一系列追随者。其中,都拥有深圳背景的比亚迪和华为鸿蒙智行,成为理想最需要重视的竞争对手。

01

遭比亚迪、华为上下夹击

比亚迪唐L DM售22.98万-28.58万元;

腾势N9售38.98万-44.98万元起;

华为鸿蒙智行AITO问界M8预售36.8万-45.8万元。

踏入2025年,在理想销量腹地的25万-45万元新能源混动SUV市场,比亚迪和华为鸿蒙智行便已经投放了三款不容小觑的新车。其中,据官方数据,AITO问界M8还没上市就已经收获超10万张预订订单。

和理想主销的L系列增程混动SUV相比,以上“深圳帮”竞品在产品力层面,各有杀招。以价格最低的比亚迪唐L DM为例,其补足了比亚迪以往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的短板,全系标配带有激光雷达的智驾系统,可以实现城市领航、高快领航、代客泊车等功能。

理想,被“深圳帮”包抄作为参考,理想L系列中价格最亲民的激光雷达车型是L6 Max,但其27.98万元起的售价较比亚迪唐L DM高5万元。虽然比亚迪、理想两品牌的调性和定位有明显差异,但在近20%的价差面前,相信仍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动摇。

至于腾势N9以及问界M8,后者因为暂未正式上市,新车亮点还有待揭晓,但前者标配可以实现圆规掉头、泊车的“易三方”技术,相对理想L系列车型,即便是售价40.98万元起的理想L9,在硬件规格和技术层面都更有噱头。

当然,用上市时间最长接近3年,且期间未进行大力度改款的理想L系列车型与最新上市车型比配置、比技术稍显不讲武德,但这依然是理想目前的真实处境——入门车型被比亚迪唐L为首的竞品拖入性价比泥潭,旗舰车型遭腾势、华为鸿蒙智行等友商凭后发优势狙击技术和硬件。

02

急需纯电突围

将理想放到整体新能源市场,光靠增程混动车型,已经不足以让这家新势力车企稳坐钓鱼台。数据显示,今年1-3月理想交付新车92864辆,在新势力车企中稍逊于小鹏汽车的94008辆,身后还有交付87552辆新车的零跑。

销量被后来居上的同时,理想的钱还赚少了。

据理想汽车3月中旬发布的2024年财报,这家增程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超过97%的车企实现营收1444.6亿元,同比增长16.6%,但净利润同比减少12.5%至106.7亿元。对于净利润和毛利率的下降,理想汽车在财报中表示是不同产品组合和定价策略变化所致。

这样的处境,与理想2024年的纯电大计意外“翻车”脱不了关系。

2024年3月,理想首款纯电车型MEGA上市,其肩负着为原定2024年下半年上市的i8(当时也被称为“M8)在市场中树立理想纯电心智的重任。可惜因为造型争议以及其它销售节奏上的问题,理想MEGA未能如愿一鸣惊人,为避免影响后续新车,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在年中官宣将i8的上市计划延后。

考虑到理想专注家庭用车的定位,其可以新增切入的车型细分市场有限。在现有理想L系列车型已经全面覆盖增程混动中型、中大型、大型SUV,理想MEGA覆盖纯电MPV车型的背景下,纯电SUV成为理想为数不多的潜在增量市场。

事实上,虽然理想MEGA未能大卖,但这款售价超50万元的MPV已经在高端纯电市场为理想积累相当口碑。

“即使前段时间店里不放(MEGA)展车,但停车场里的试驾车还是没怎么闲着,来看MEGA的客户都很精准,来了就看这个车,每10组客人进店的平均成交率比L系列的车要明显高。”4月10日,广州某理想汽车门店销售告诉源Auto,MEGA车主的推荐成交率很高,“我手上有一个客户一个人就给身边朋友带货了5辆车”。

从销量上看,理想MEGA近半年(2024年10月-2025年3月)的销量达5346辆,在纯电动MPV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极氪009、极狐考拉以及小鹏X9。考虑到其起售价在销量TOP 4纯电MPV中最高,这样的成绩并不算差。

目前理想首款纯电动SUV i8已经如箭在弦,据理想日前透露,该车计划在今年7月正式发布。但有过MEGA的“捧杀”经历后,近日有媒体《21汽车·一见Auto》放出风声,称理想内部今年对包括i8在内的两款纯电动SUV新车销量预期仅5万辆。

这样的消息是否与理想有意控制市场预期相关不得而知,但两款新车5万辆的销量预期,除非新车世纪上市时间十分靠后,否则显然与理想一直以来从产品定义到市场营销奉行的“爆款”思路不相符。要让理想保持销量上的领先,同时提升盈利能力,两款纯电新车不容有失。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