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王朝全系降价,元PLUS荣耀版压轴,11.98万卷到飞起!
不过这次比亚迪元PLUS荣耀版的亮相相较于之前车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与其他车型的增配打法不同,元PLUS显然更加直接,光是一步到位的降价就已经足够凸显产品生命力了。比亚迪元PLUS自推出之日起瞄准的市场区域就非常精确,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三点:纯电、低价、SUV。要知道之前车型降价前本来的售价就不算高,毕竟成本摆在那里了,在价格上让步的空间确实有限,想要最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还是要在产品上做一定调整。但对于考虑元PLUS的精准客群来讲并不需要做其他方面调整,只要价格到位就可以获得良性市场反馈。咱们有一说一,打法上讲究精准获客的元PLUS虽然相较于秦汉唐宋算是声量比较小的车型,但我估计这次元PLUS荣耀版的推出反而更有可能实现实际成交与销量增益。
另外我看很多博主担心比亚迪这几波疯狂降价,汽车行业的利润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其实我个人感觉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比亚迪现在摊子铺得那么大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们不光要在中国建厂,还要在海外多国建立生产基地,甚至为了产品出海专门购置了自己的运输船队。从这个角度上讲,比亚迪想要巩固优势良性运转就必须进一步攻占市场,他们既是最有动机打价格战的车企代表,也是最有实力打价格战的头部厂商!
另外比亚迪在海外所赚取的利润也足够反哺国内市场,咱们就拿元PLUS来讲,这款车在国外叫ATTO 3,不光销量很高,而且其国外利润水平是要远远高于国内的。我就问中国车企那么多年技术立业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不还是为了让中国用户可以买到本土企业物美价廉的产品吗?比亚迪扬帆出海赚取利润反哺国内市场真没啥可大惊小怪的,他们就是要做最卷的那一家!
最后先和大家聊聊这段时间的感触,最近比亚迪荣耀版连续而又密集的发布绝对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行业重新洗牌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消费者们的购买决策,要知道比亚迪这种激进的打法对攻占消费者心智非常有效果,卷到最后消费者一说要买车都会去拿比亚迪做价值标尺。虽然很多人不一定会买比亚迪,但买车前肯定会去看比亚迪,只要去看就会增加成交概率。我身边儿有很多朋友就是这样,他们一般想买其他品牌,但看一圈儿下来还是觉得比亚迪性价比高,最终成交。
我还是那句话,中国车企要想获得行业声量与市场份额,唠别的没用,咱们就看两点:一是这些企业的自研技术护城河有多深;二是这些企业愿不愿意给中国用户最大程度上的实惠!靠高管嘴上忽悠做营销的时代彻底过去了,厂商们要想在愈加白热化的竞争中活下来就必须真刀真枪干一场!
比亚迪王朝系列大降价迎来了收官之作,继秦汉唐宋相继推出荣耀版之后,元PLUS荣耀版再次以11.98万的起售价向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投下一颗深水级炸弹!
不过这次比亚迪元PLUS荣耀版的亮相相较于之前车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与其他车型的增配打法不同,元PLUS显然更加直接,光是一步到位的降价就已经足够凸显产品生命力了。比亚迪元PLUS自推出之日起瞄准的市场区域就非常精确,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三点:纯电、低价、SUV。要知道之前车型降价前本来的售价就不算高,毕竟成本摆在那里了,在价格上让步的空间确实有限,想要最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还是要在产品上做一定调整。但对于考虑元PLUS的精准客群来讲并不需要做其他方面调整,只要价格到位就可以获得良性市场反馈。咱们有一说一,打法上讲究精准获客的元PLUS虽然相较于秦汉唐宋算是声量比较小的车型,但我估计这次元PLUS荣耀版的推出反而更有可能实现实际成交与销量增益。
另外我看很多博主担心比亚迪这几波疯狂降价,汽车行业的利润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其实我个人感觉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比亚迪现在摊子铺得那么大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们不光要在中国建厂,还要在海外多国建立生产基地,甚至为了产品出海专门购置了自己的运输船队。从这个角度上讲,比亚迪想要巩固优势良性运转就必须进一步攻占市场,他们既是最有动机打价格战的车企代表,也是最有实力打价格战的头部厂商!
另外比亚迪在海外所赚取的利润也足够反哺国内市场,咱们就拿元PLUS来讲,这款车在国外叫ATTO 3,不光销量很高,而且其国外利润水平是要远远高于国内的。我就问中国车企那么多年技术立业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不还是为了让中国用户可以买到本土企业物美价廉的产品吗?比亚迪扬帆出海赚取利润反哺国内市场真没啥可大惊小怪的,他们就是要做最卷的那一家!
最后先和大家聊聊这段时间的感触,最近比亚迪荣耀版连续而又密集的发布绝对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行业重新洗牌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消费者们的购买决策,要知道比亚迪这种激进的打法对攻占消费者心智非常有效果,卷到最后消费者一说要买车都会去拿比亚迪做价值标尺。虽然很多人不一定会买比亚迪,但买车前肯定会去看比亚迪,只要去看就会增加成交概率。我身边儿有很多朋友就是这样,他们一般想买其他品牌,但看一圈儿下来还是觉得比亚迪性价比高,最终成交。
我还是那句话,中国车企要想获得行业声量与市场份额,唠别的没用,咱们就看两点:一是这些企业的自研技术护城河有多深;二是这些企业愿不愿意给中国用户最大程度上的实惠!靠高管嘴上忽悠做营销的时代彻底过去了,厂商们要想在愈加白热化的竞争中活下来就必须真刀真枪干一场!